首页    中药的煎煮方法对药效有影响吗

中药的煎煮方法对药效有影响吗

创建时间:2025-04-11 16:12

中药的煎煮方法对药效有影响吗?

李平

枣强县人民医院

【发表证书】中药煎煮是中医药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,其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。中药煎煮过程中,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溶出和化学反应发挥作用。因此,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提高中药疗效至关重要。

一、煎煮方法对药效的影响

(一)煎煮器具

煎煮器具的材质和性能对药效有显著影响。理想的煎煮器具应具备稳定的材质、均匀的导热性能和缓和的热力传递。例如,有盖的闷罐或砂锅因其材质稳定、导热均匀、热力缓和,能够有效提高煎出的药液质量。然而,砂锅孔隙较多,易“串味”,且易破碎,因此也可选用搪瓷锅、不锈钢锅或玻璃容器代替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使用铜、铁、铝、锡等器具,以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药性,影响疗效。

(二)浸泡时间

煎煮前的浸泡是煎煮过程中的重要步骤。浸泡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,缩短煎煮时间。通常使用洁净冷水浸泡,水量超过药面2至3厘米,浸泡30分钟,以药材浸透为原则。浸泡时忌用沸水,以免中药表面的蛋白质、淀粉受热凝固或糊化,导致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,有效成分难以溶出,影响疗效。

(三)煎煮时间

煎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药效。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,一剂药煎煮2次为宜。头煎20至25分钟,二煎15至20分钟。对于治疗感冒的解表药,头煎10至15分钟即可,二煎10分钟,并趁热服用。而滋补药则需头煎30至40分钟,二煎25至30分钟。煎煮时应搅拌,防止药液溢出、煎干、烧焦,尽量少开锅盖。煎完后应立即榨渣取汁,成人药取汁200至300毫升,儿童取汁100至150毫升。

(四)特殊煎煮方法

中药煎煮中还存在一些特殊方法,如先煎、后下、包煎、烊化等,这些方法对药效有显著影响。

先煎

质地坚硬、不易溶解的药物如龙骨、牡蛎、龟板、生石膏等,需敲碎后先煮沸30分钟,再与其他药同煎。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、附子、天南星、生半夏需先煎1至2小时,以降低或消除毒性。

后下

气味芳香、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如薄荷、藿香、细辛、砂仁、白豆蔻等应在其他药即将煎好时加入锅中,同煮2至3分钟即可,以免其挥发逸散,降低疗效。

包煎

花粉类及细小种籽类药物、含淀粉和黏液质较多的药物、附绒毛药物需装入纱布袋中煎煮。

烊化

阿胶、鹿角胶、龟胶、饴糖等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后,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。

(五)加水量

加水量对药效也有重要影响。加水量越多,汤液浓度梯度越高,越有助于有效成分煎出。但加水量不能无限增大,因为中药汤剂通常无浓缩环节,加水量过多会导致得液量偏大,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,还导致汤液浓度低,药力绵薄。合理的加水量是提高中药汤剂煎煮效率与药效的关键。

(六)煎煮火候

煎煮火候分为文火和武火,火候的高低、时间长短、煎煮程序(先武后文/文火慢煎)等决定煎煮反应进行的深度。例如,先用急火煮沸,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。

二、结论

中药煎煮方法对药效有显著影响。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够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率,增强药效。因此,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提高中药疗效至关重要。在实际操作中,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求,选择合适的煎煮器具、浸泡时间、煎煮时间、特殊煎煮方法、加水量和煎煮火候,以确保中药的疗效。

 

热点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