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  中医如何逆转心衰病的“恶化之路”

中医如何逆转心衰病的“恶化之路”

创建时间:2025-05-06 13:56

中医如何逆转心衰病的 “恶化之路”

李希娟

高唐县中医院

【发表证书】在现代医学中,心力衰竭(简称心衰)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,其发病率高,5 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,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。不过,中医在逆转心衰病的 “恶化之路” 上有着独特的见解与方法,为众多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中医虽无 “心衰” 之名,但对其症状早有描述,将其归属于 “心悸”“水肿”“喘证” 等范畴。中医认为,心衰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正气亏虚及外邪入侵密切相关。心主血脉,若心气不足,无力推动血液运行,就会导致瘀血内阻于心脉;而肺主气司呼吸,脾主运化水湿,肾主水液代谢,心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,会使水液代谢失常,出现水肿、气喘等症状。简单来说,心气虚是心衰发病的关键,瘀血和水饮则是病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,且它们相互影响,恶性循环,致使病情逐渐加重。

在逆转心衰进程方面,中医有着丰富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手段。首先是中药调理,这是中医治疗心衰的核心。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体征及舌象、脉象等,中医会进行辨证论治。比如对于心气阳虚、水饮内停的心衰患者,常用的经典方剂如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。方中附子、桂枝温振心阳,茯苓、白术、泽泻利水渗湿,生姜既能温散水气,又能和胃止呕,诸药合用,共奏温阳利水之效,可有效减轻患者水肿、乏力、气短等症状。现代研究也证实,许多中药具有强心、利尿、扩张血管等作用,能改善心脏功能,延缓心衰进展。例如黄芪,可增强心肌收缩力,增加心输出量;丹参能活血化瘀,改善微循环,降低血液黏稠度,减轻心脏负荷。

针灸推拿在改善心衰症状上也能发挥重要作用。通过针刺特定穴位,如内关、神门、心俞、膻中、足三里等,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,起到疏通经络、调和阴阳、扶正祛邪的功效。内关穴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穴位,刺激它能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,缓解心悸、胸闷等症状;足三里为人体保健要穴,针刺该穴可调节脾胃功能,促进气血生化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推拿手法则可选取心前区、背部膀胱经等部位进行操作,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紧张,改善心脏供血。不过,针灸推拿需由专业医生操作,以确保安全与疗效。

饮食与运动调养同样不可或缺。在饮食上,心衰患者宜清淡、低盐、低脂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,如薏苡仁、芡实、冬瓜、鲤鱼等。薏苡仁有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之功,可煮粥食用;冬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,且含钠量低,能利尿消肿,可煲汤饮用。运动方面,中医提倡选择一些较为和缓的运动方式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这些运动能调节呼吸,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气血流通,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。但运动要循序渐进,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,避免过度劳累。

中医逆转心衰病的 “恶化之路” 是通过整体调理,从根本上改善人体脏腑功能,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衡状态,从而缓解症状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延缓病情发展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治疗心衰并非孤立进行,通常需要与现代医学的规范治疗相结合。患者应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,共同对抗心衰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。

 

热点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