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:守护 “生命线” 的必修课
创建时间:2025-05-06 14:25
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:守护 “生命线” 的必修课
邢慧
高唐县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
【发表证书】对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,动静脉内瘘无疑是他们的 “生命线”。这一特殊的血管通路,是通过精细的手术将患者的动脉与静脉连接而成,旨在构建一个高流量的血液循环通道,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血液透析治疗创造条件。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质量,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,进而影响透析治疗的稳定性与有效性,最终关联着患者的生活品质与生存时长。那么,血透患者该如何精心呵护这条 “生命线” 呢?
日常护理要点
1 . 保持清洁:维持内瘘局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是护理的关键环节。每次透析前,患者需用清水仔细清洗内瘘侧肢体,特别是穿刺部位,这一操作能够有效减少细菌滋生,降低感染风险。透析结束后,当天应避免穿刺部位接触水,防止细菌乘虚而入引发感染。例如,患者李大爷,在一次透析后未注意穿刺部位防水,次日穿刺处便出现了红肿,幸好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了处理,才未引发更严重的后果。一旦穿刺处出现渗血、红肿等异常情况,务必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,以便采取恰当措施。
- 避免受压:睡眠时保持良好睡姿,切不可压迫内瘘侧肢体。日常穿着应避免长时间穿紧袖口的衣服,也不要佩戴过紧的首饰。尤为重要的是,严禁在内瘘侧肢体进行测量血压、抽血、输液等操作,因为这些行为可能因压力过高或外力刺激,致使内瘘闭塞或血管受损。曾经有位患者,因乘坐公交车时未注意,内瘘侧肢体被挤压,导致内瘘局部血液循环受阻,经过紧急处理才恢复正常。在乘坐交通工具时,也要时刻留意保护内瘘侧肢体,防止受到挤压。
- 适当活动:适度开展内瘘侧肢体的活动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血管弹性。比如,可以进行握拳、屈伸等简单动作,但要注意把握力度和幅度,避免过度用力或大幅度运动,以防内瘘血管受到牵拉或损伤。此外,还可尝试手部按摩,从手指向手腕方向轻轻按摩,每次持续 10 - 15 分钟,每天进行 2 - 3 次,这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大有裨益。
饮食与生活习惯注意事项
- 饮食均衡:血透患者在饮食方面,务必保证营养均衡,摄入充足的蛋白质、热量与维生素,以此增强机体抵抗力。然而,要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取量,以免因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心脏负担,进而影响内瘘的血液循环。同时,应规避食用高钾、高磷食物,防止电解质紊乱对血管造成损害。以患者王女士为例,她因未能严格控制水分摄入,体重短时间内增加过多,导致透析时内瘘血流量不稳定,影响了透析效果。
- 规律作息: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拥有充足的睡眠,对身体恢复和内瘘维护极为重要。过度劳累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,会致使身体免疫力下降,大幅增加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几率。患者应努力遵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,每天确保 7 - 8 小时的睡眠时间。
常见问题及应对
- 血栓形成:血栓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。倘若患者察觉内瘘处震颤减弱或消失、局部疼痛、红肿等异常,极有可能是发生了血栓,此时应立即就医。早期血栓可借助药物溶栓治疗,若血栓形成时间较长,则可能需要手术取栓。为有效预防血栓形成,患者可遵医嘱适当服用抗凝药物,并切实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内瘘护理。
- 感染:内瘘部位一旦发生感染,通常会表现为局部红肿、疼痛、发热,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。一旦确诊感染,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。为预防感染,除了保持内瘘局部清洁外,透析过程中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。若穿刺部位出现感染迹象,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,并强化局部护理。
动静脉内瘘对于血透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对常见问题的及时应对,患者能够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,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,提高生活质量,延长生存时间。每一位血透患者都应将动静脉内瘘护理作为一门必修课,用心守护好这条 “生命线”。
- 2025-05-06
- 2025-05-06
- 2025-05-06
- 2025-05-06
- 2025-05-06
- 2025-05-06
- 2025-05-06
- 2025-05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