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科普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科普
刘盛智
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
【发表证书】杨女士的父亲得了糖尿病多年了,平时走路不多,走久了就腿疼,杨女士望着父亲老孙头的一双脚,不禁感到愧疚,这是一双怎样的脚啊,岁月的痕迹在父亲这双脚上留下了深深的镌刻印记。杨女士打来一盆热水,决定替父亲亲自洗一下脚。
哪知第二天早上起来,杨女士替父亲穿鞋的时候吓了一跳,父亲左脚黑了指甲盖那么大一团,整个脚的颜色也变得灰暗,杨女士觉得不对,马上把父亲送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。
接诊的血管外科刘医生告诉她,这很可能就是烫脚加重了本就缺血的足趾,从而导致了足趾溃疡、缺血坏死,由于糖尿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,使得患者的皮肤感觉功能下降。患者就无法及时感知到足部的疼痛,不知不觉间任由伤口逐渐溃烂,严重者甚至会有截肢的风险。
在门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,行走200米甚至更短距离,小腿出现酸痛发力,无法继续行走,休息片刻症状缓解后可以继续行走,行走一段距离后再次出现上诉症状,同样需要休息片刻症状才能缓解,这种行走状态称之为间歇性跛行。
哪些原因导致间歇性跛行呢?
临床上引起间歇性跛行症状主要包括神经脊髓源性、血管源性间歇性。神经脊髓源性跛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脊髓或神经受压受损,行走时下肢疼痛麻木,休息后上诉症状缓解或消失,如腰椎间盘突出、腰椎管狭窄等。
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是由于下肢动脉狭窄、闭塞导致下肢缺血,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、麻木等,迫使停步休息疼痛方可缓解,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。
如何鉴别病因呢?
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除了间歇性跛行外常伴有肢体发凉、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;神经源性跛行多伴有肢体麻木及腰部不适,也可有肢体发凉怕冷但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可触及搏动。
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?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,引起下肢动脉狭窄、闭塞,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,出现间歇性跛行、疼痛,甚至发生溃疡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。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。
有统计报道,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下人群中为<5%,60-90岁的人群中为5%-10%,70岁以上人群中为20%左右,有吸烟或糖尿病病史中,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更高。
哪些人容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呢?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压、高龄等。吸烟和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疾病的影响最明显,二者均可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增高3-4倍。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全身性疾病,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,心脑血管疾病也可能同时存在下肢动脉疾病。
已发生间歇性跛行会有怎样的后果呢?
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,按Fontaine分期,一般将临床表现分为4期。
I轻微主诉期 患者皮温降低,怕冷,或轻度麻木,活动后易疲劳。
II间歇性跛行期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,可能转变为静息痛期。
III静息痛期 在休息时也感到患肢疼痛、经常屈膝抱足。
IV组织坏死期 若病变继续发展,侧支循环较差,进而出现营养障碍发生溃疡或坏疽。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,随着病变进展,感染坏疽可发展至足踝部、小腿,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。
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做哪些检查呢?
- 常规检查 因患者多为老年人,可能存在多种伴随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,需要检查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评估心脑血管情况等。
- 专科检查 包括踝肱指数(ABI)、超声检查、CT血管造影(CTA)、数字减影动脉造影(DSA)等。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?
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,适当锻炼,控制血压血糖、血脂,严格戒烟等,使用扩血管药物,抗血小板药物等,促进侧枝循环建立,减少血栓形成,在医生指导下,采用步行训练达到延长步行距离的效果。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,则考虑手术治疗。
专科手术治疗 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,改善肢体血供,目前首选微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,手术风险低,恢复快。该方法经动脉穿刺,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比赛的部位,扩张、重建动脉管腔、结合支架的使用,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。其他手术方法,如人造血管旁路术、内膜剥离手术等,创伤较大、年老体弱、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此类手术。
如何预防?
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,如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清淡饮食、严格戒烟、加强锻炼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,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。
- 2025-01-20
- 2025-01-16
- 2025-01-15
- 2025-01-14
- 2025-01-14
- 2025-01-14
- 2025-01-14
- 2025-01-14